查看原文
其他

九所法学名校2023年新年贺词集锦

来源:光石法学苑

岁月织章,逐梦新朝。随着零点的钟声敲响,各大政法院校纷纷发布2023年新年贺词,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寄予真诚的祝福与美好的祝愿。我们在此整理了九所院校的新年贺词集锦,以飨读者。



清华大学法学院









(向上滑动启阅)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2022年即将落下帷幕,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向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工,向勤勉好学的全体同学,向为学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海内外校友、离退休同志,向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回顾2022年,法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法学院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师生第一时间集中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举办了多场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29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法学院以此为契机,全面梳理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及优秀经验,客观分析了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全方位部署,提出了以务实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实现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


2022年,法学院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根据上级和学校党委的组织、安排,统筹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活动,充实、丰富教学内容,确保线上教学效果。在校友的鼎力支持下,学院为在校同学准备了暖心大礼包,发放和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退烧药物,关心每一位教职员工尤其是退休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全力保障全院师生的人身安全。法学院师生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经受住了疫情的一次次考验。


2022年,法学院一如既往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适逢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全院紧紧围绕“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优化培养组织模式,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的主题开展各类研讨,启动并大力推进法律博士学位设置。6月,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学分委员会召开会议,就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核心课设置、培养方案修订等事项进行了讨论。8月,法学院召开2022级研究生新生入学强化教育动员会,邀请了法律出版社相关专家出席并介绍经验,明确了对我院研究生入学教育《法学专业强化课》的课程改革方向。此外,学院还获批了国家级涉外法治基地,积极为国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该基地将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镇和涉外法治问题研究的重要智库,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起到推动作用。


2022年,法学院的科研工作成绩斐然。学院全年新增科研立项54项,其中纵向项目38项,横向项目16项,1项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全院教师在笔耕不辍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国家法治建设,引领性学术成果显著增多,学术贡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肯定。例如,王晨光教授受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特邀学部委员;张明楷教授入选清华大学第二批文科资深教授;梁上上教授、聂鑫教授、黎宏教授、任重副教授的科研成果荣获第八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余凌云教授课题组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合作,荣获第八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杨国华教授受世界贸易组织邀请,担任“WTO上诉仲裁第一案”仲裁员;田思源教授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法》修改起草组副组长,全程参与《体育法》的修订和宣传工作;张建伟教授、余凌云教授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动检察实践与理论研究、法学教育携手共进等。


2022年,法学院还不断开拓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一年来,学院和各个研究中心组织筹备了法学前沿讲座、第四届清华-伯克利知识产权年度论坛、21世纪商法论坛第2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计算法学国际会议、第五届清华大学世界法治论坛等多场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数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汇聚于法学院,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前沿成果,共同探寻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高校力量。


2022年,法学院也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持续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一年来,学院与盈科律师事务所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战略合作,与研极微电子有限公司就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达成捐赠协议,与北京仲裁委员会、海问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开展国际仲裁法律硕士项目合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法学院还本着“服务社会为先”的原则,凭借一流的师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相关部门开展法学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工作实现学院的社会功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学院全年与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石家庄仲裁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市律师协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等多个单位合作,成功完成仲裁员培训班、仲裁秘书综合素质提升研修班、法律前沿培训班、涉外法律实务培训班、法律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班、第四期中国法基本原则课程等多个社会培训项目。


2022年,法学院的学生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学院共有7项学生成果荣获第四届“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在第十九届Vis Eas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比赛中取得全球八强,在模拟国际投资仲裁深圳杯(FDI Moot Shenzhen 2022)比赛中斩获一等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延续传统,紧密联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多个主题开展特色宣讲,累计打造47门精品课程,开展50场巡回宣讲,覆盖受众近7000人。新成立的公益普法宣讲团开创了学生宣讲工作的新局面,累计开展宣讲近50场,打造10门精品课程,覆盖受众近5万人,推出普法视频4期,播放量达1300万次。这些荣誉与成绩不仅是对学生们的充分肯定与鼓励,也体现了法学院在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实际成效。


2022年,法学院继续秉承凝聚校友共识、服务校友发展的宗旨不断加强校友工作,举办了明理年度校友表彰会、校友返校交流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众多法学院校友也在社会各界做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令母校倍感骄傲的成绩。其中,傅忆文、张瑜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丁建勇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更有40名法学院校友喜获2022年清华大学“笃行励业奖”。法学院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不懈努力,生动诠释了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守望相助、心系母校,体现了法学院的优秀传统。期待大家今后能够持续关注和参与学院建设,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


2022年7月,法学院行政领导班子顺利完成换届。在学校的期许与重托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全院师生的鼎力支持下,法学院新一届行政班子与学院党委密切配合,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圆满完成了就职以来的各项工作。


展望2023年,法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心全意办好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清华法学力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周光权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邓海峰

2022年12月31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向上滑动启阅)

奉法明德 守正创新


值此2023年来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谨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教师、海内外校友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福!


2022年,法学院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学科建设新路,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2年,法学院坚定法治自信,深入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工程重大专项,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常态化机制。《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国家法学课程建设的体系性研究》获批“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改创新项目”;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国推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系列讲座”公益直播活动,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探索基本路径和方法贡献人大力量;面向全校推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系列“形势与政策”课,15位名师名家主讲“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学科示范课和“大道之行”名家讲座。 


2022年,法学院推进法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法学三大刊发文数量全国领先,获立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推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培育,深入开展监察法学学科建设,创设数字法学二级学科。


2022年,法学院持续推进法治人才培养创新,组织编写“新时代中国法学系列教材”,启动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法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实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首届本科涉外法治实验班,深入推动法律博士学位点论证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延展完善;“思政铸魂、知识扩容、内外融通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法治家乡行”普法实践案例获全国思政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获评2022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公共课)主讲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法学院与有关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协同研究机制,发起成立全国数字法学联盟,获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建企业合规检察研究基地、检察案件管理研究基地,持续深化民法典适用相关问题研究,积极参与《立法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行政复议法》《民事诉讼法》《外国国家豁免法》等十余部法律制定与修改,为法治中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人大智慧。


2022年,法学院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锻造学问高、德行正、润己泽人的教师团队。王利明教授荣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丁晓东教授获评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民商法教研室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2022年,法学院加快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建设,中欧欧洲法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东亚法治共同体人才培养等项目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法治论坛、亚洲人权论坛、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等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法治声音、中国法治思想。


2022年,法学院全体师生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抗击疫情,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疫情防控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在新的一年里,法学院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奉法明德,守正创新,积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法治前沿,加快推动建构以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贡献新智慧新力量!


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黄文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杜焕芳

2022年12月31日













武汉大学法学院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向上滑动启阅)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日月升恒,春秋代序。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极不平凡的2022年即将落下帷幕,充满期冀的2023年正向我们健步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法学院向全体师生、离退休老同志、校友们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武汉大学法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机遇和挑战中攻坚克难,在温暖和感动中自信前行。全院教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潜心教育,投身科研,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昂扬的奋发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蹄疾步稳深化教学改革,奋力书写了新时代武大法律人的奋进之笔,奠定了新征程武大法学教育的坚实之基,彰显了武大法律人勇毅前行的执着定力,展现了武大法律人热爱教育、献身法治的精神风貌和务实作风。


一年来,我们高举信仰旗帜,党建引领更加坚强有力。


学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政治责任,持续加强党员理论武装,着力落实党组织意识形态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强化学科德育,抓实课程思政,注重主题教育、仪式教育,选树楷模,形成引领。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程,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宣讲团,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新型融课品牌,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牢牢把握住了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和发展质量“三大关口”,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力和驱动力。


一年来,我们迈步峥嵘岁月,学科发展更加铿锵有力。


2022年是武汉大学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武大法学学科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验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QS排名中名列稳居世界前100,在上海软科排名中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大陆前三;在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武大法科挺进A+学科行列,学科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取得历史性进展。


一年来,我们胸怀育人初心,教育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这一年,学院积极完善组织和制度建设,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形成院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线教师及教辅队伍组成的三级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小班授课,法学院专业课小班数共65门,小班授课比例32.66%;设置“本科教学月”和“学风建设月”等系列学风锻造工程,全面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育氛围。先后通过《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业绩绩效实施办法》《法学院本科课堂质量综合评定管理办法》《法学院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文件,形成学科负责人责任制、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等完善规章制度,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教育基础更加稳固,人才质量进一步提升。2020级中欧班16名学生于2022年秋季分别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和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交流学习。根据有关交流协议,还选派了12名学生将赴神户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一流高校交流学习,共有6名研究生申请并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22年秋季或2023年春季赴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学院学生在2022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中蝉联全国一等奖;斩获第十三届国际航空法模拟法庭竞赛国内赛一等奖;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亚太四强;第十一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季军;“第十四届法兰克福投资仲裁模拟法庭中国赛区预选赛”团体二等奖;第十九届Willem C. Vis (Eas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全球32强;第二届“武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辩论赛冠军。


一年来,我们肩负责任担当,改革创新更加充满活力。


学院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在国际法试验班建设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申报国际法本科专业,积极开发国际化课程,邀请波士顿大学法学院的Steve Donweber教授担任《法律英语(LEC)》主讲教师,购买康奈尔大学《美国合同法》课程,积极开拓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模拟庭审”教学方式和“案卷教学法”“双师同堂”等教学方法,推动了互动式、混合式和探究式的翻转课堂教学革命;新建虚拟现实、虚拟仿真多维智慧法学实验室,搭载智能教学辅助系统,激发“数字原住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教师科研领域,更新教学手段。坚持强基固本,提升研究生培养综合水平,引导鼓励研究生开展高质量原创研究;全力做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培养项目,建立高质量、创新型、有特色的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专业人才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教改项目获评2022年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杨巍教授教学团队《民法三:合同法各论》课程获评湖北省一流线下课程,袁康副教授等6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校级立项。2022年我院还荣获“武汉大学国际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武亦文的《法语法学、德语法学人才培养》、冯果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获批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专项;祝捷的《一流法学学科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与建设》获批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专项;秦天宝的《“碳中和法治保障”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汤诤的《中国跨国法学刊暨中欧国际法论坛》获批国际学术合作重大平台专项。“国际法与中国法”全英文留学生硕士项目的《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中国公法学》两门课程分别获批武汉大学来华留学生课程立项资助。


一年来,我们引育并举,坚定奉行“人才强院战略”,以人才引领学科发展。


2022年,学院荣获“武汉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江国华和苏金远教授分别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青年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段磊副教授入选楚天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虞楚箫、翟晗成为湖北省楚天学子候选人选,成功引进特聘副研究员宁园、袁野,聘期制讲师郝雅烨子;宁立志、张辉晋升为二级教授,冯洁菡、何荣功、孙晋、冉克平获聘为三级教授。张辉、祝捷分别被遴选聘任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青年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学院正式启动实施“青年特岗学者”支持计划,遴选出首批三位青年特岗学者,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


一年来,我们立足学科前沿,推动科研内涵式发展。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功立项12项,其中3项重大项目,分别为冯果教授投标的《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法律体系构建研究》、陈海嵩教授投标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优化研究》和秦前红教授申报的《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廖奕教授申报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研究》获重点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法学院申报的课题有6项立项,其中,一般项目4项,青年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我院申报的有2项获得立项。杨泽伟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投标的《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与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研究》成功入选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院师生公开发表230多篇论文,在法学C刊上发表58篇,20多篇在海外或境外高水平杂志发表,SSCI收录论文12篇,5篇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内三大顶级期刊发表;出版专著20本,译著(中文)4本、9本专著由国内重要出版社出版、4本专著在国外重要出版社出版。6项科研成果获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多年来首次两项成果同时获一等奖。


一年来,我们勇于担当,积极回应重大法治需求,维护和捍卫国家发展利益。


学院师生瞄准国家发展、安全等领域法治相关问题,精耕细作,提高咨政服务能力。以“加强国际法治保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成功举办第七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70.1万国内外受众观看;举办“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与网络空间国际法治”国际研讨会并达成8点共识性成果,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所发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系列国际研讨会成果汇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承办“残障组织赋能与残障权利发展”国际视频研讨会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云上边会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主题边会“跨区域湿地行动:连接人、物种和栖息地”等国际重大会议。秦天宝教授团队承担生态环境部委托课题《环境法典文本建议》,为环境法典编纂提供重要文本建议和参考资料。学院师生向全国人大、中宣部、国家高端智库办、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商务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报送高质量咨询报告百余篇,在法治中国建设、重大国际法治问题、全球治理中积极贡献武大力量和武大智慧。


一年来,校友心系母校,大家齐心协力,携手前行。


2022年,校友积极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新设立2个学生实习基地,共同开发共有523名在校生参与的教学科研实践课程。校友们设立的明思系列奖学金、伟博奖学金、忠三励志奖学金、德禾未来精英奖学金、张慜—姜怡珊助学金、德赛助学金、岳麓助学金等共奖励优秀学生84人次,扶助困难学生102人次。更有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前辈的感召下设立“珞易助学金”。截止2022年9月份,使用校友基金完成了法学院1个学术报告厅、2个会议室、10个教研室、36间洗手间等楼内设施的升级改造,开放学院大楼东门,并对800平方的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维护,为师生提供焕然一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站在岁末的边缘,回望来路,我们心怀感恩;放眼远方,我们逐梦前行。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时刻保持不变的情怀和非凡的定力,坚持守正创新,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创造新奇迹。


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幸福平安!祝法学院的明天更加辉煌!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党委书记:孙德元

院      长:冯   果

2022年12月31日













吉林大学法学院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









(向上滑动启阅)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元春始风华,万象启新朝。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吉林大学法学院向海内外校友和全体师生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吉大法学发展进步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


时间见证事业的前进,亦铭记历史的书写。刚刚过去的2022年,经历极不平凡,感悟刻骨铭心。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坚持全方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矢志不渝,凝聚师生和校友合力,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终生难忘的抗疫赞歌;这一年,我们常怀远虑、居安思危,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22年,吉大法学在“四有”法学院建设上勇毅前行。一年来,吉大法学人紧紧围绕建设“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怀、有温度”的法学院建设目标,落实《吉林大学法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四师建设工程”,学院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凝聚几代吉大法学人期盼的法学楼正式开工建设;隆重推出了纪念栗劲先生和陈国柱先生的《致敬先贤:吉大法学逐梦前行历史纪录片》;编辑出版《法苑芳华:老故事》第二辑;学校封闭管理期间,广大教师和校友关爱学生,或驻校与学生共克时艰,或积极组织线上互动交流,或积极开展捐款捐物,师生中涌现出一批主动请缨、冲锋在前的优秀抗疫志愿者,吉大法学文化在建设家园共同体中得到浸润和传承。


2022年,吉大法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现了新跨跃。何志鹏教授先后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张文显教授获得吉林省高端人才奖励计划杰出人才称号,刘晓林教授获得吉林省高端人才奖励计划青年人才称号;李拥军教授获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李建华、李立丰、杨帆3位教授入选学校“匡亚明学者”人才岗位;李海平教入选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年学院引进优秀教师8人,其中外籍教师1人,专业教师达到106人;选拔19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为“金种子计划”人选,师资选聘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学院被学校评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吉大法学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新成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平台不断拓展,人权学被学校确定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科招生质量进一步提升, 除一省以外,吉大的文科录取最高分都在吉大法学,理科录取最高分列全校各专业第二名。坚持强化学生的过程培养,夯实人才培养举措,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内外取得佳绩:本科生田薇、博士研究生陈洪磊荣获“吉林省优秀大学生”;“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竞赛”参赛团队和“国际刑事法院英文模拟法庭竞赛”参赛团队分别荣获二等奖;“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参赛团队荣获大陆赛区一等奖、国际赛区最佳书状奖、控方最佳书状奖;“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参赛团队荣获二等奖;“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参赛团队荣获最佳被申请人方代理律师庭辩奖、最佳申请书奖、最佳申请人方MEMO文书奖、最佳被申请人方MEMO文书奖和优秀组织奖;硕士研究生王苗苗荣获“2022年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律文书写作大赛”二等奖,我院获大赛最佳组织奖;我院成为全国20个首批设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的法学院校之一,与国内9家仲裁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发放金杜奖助学金、岳成奖学奖教金、研究生专项奖学金逾百万,形成了具有吉大法学特色的多元激励体系。


2022年,吉大法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全院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3篇,中国法学创新网CLSCI论文52篇:张文显教授发表一系列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磅论文;李海平、李拥军、傅穹、杨波、谢登科、贾志强6位老师在“三大刊”发表论文7篇,鲁广锦老师和艾琳老师的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何志鹏、温双阁、于莹、齐英程4位老师发表SSCI论文5篇。全院教师撰写研究报告30篇,其中何志鹏、杜宴林、钱大军、刘红臻、冯彦君、孙良国、于莹、徐晓等老师撰写调研报告获得国家部委或省级政府采纳。房绍坤、何志鹏、李拥军3位老师的成果获得钱端升法学成果奖;任喜荣、孙良国、侯学宾3位老师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另有3位老师获立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位老师获立青年项目。全年出版著作14部,组织高水平线上线下学术会议6场,举办线上线下学术讲座39场。法学院被学校评为“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吉大法学在服务“国之大者”上做出了新贡献。吉林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成果频出,张文显教授、何志鹏教授、李拥军教授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吉大法学智慧;鲁广锦教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会上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讲解,并提出工作建议;承办“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以及一系列国际、国内人权主题会议;承办中国传统法语境中的“法理”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举办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专家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来院调研,就院校共同推进数字法治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吉大法学服务“国之大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2年,吉大法学在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上取得新拓展。承办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中方边会;协办吉林大学-牛津大学学术对话项目-环境保护与零排放会议;与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聘任和续聘英国杜伦大学、美国托罗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3位教授为客座教授;何志鹏教授联合国内与国境外学者,成功举办联合国际法学园系列公益讲座;何志鹏教授、李海滢教授通过“新汉学项目”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学院师生开设专业课程,温双阁教授为英国斯旺西大学学生开设公司法课程;闵春雷、任喜荣、吴真、刘红臻、刘雪斌、杨帆、高宇等老师在国际及两岸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深化与既有国际伙伴的合作,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签署4+1合作协议,双学位项目未受疫情影响顺利实施,董思雨同学获得大陆地区最高奖学金;司法数据研究国际合作平台项目与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成功获批;2022法学院模拟法庭竞赛项目和涉外法律人才合同法技能培训课项目再次入选“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


稳舵定行远,风劲正扬帆。前行者们没有在2022年的波澜中停止奋斗,奋斗者们必将在2023年的征程里昂首前行。展望2023,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千帆竞进、慢进亦退”的使命感、危机感,时刻保持战略前瞻、系统认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做出中国法学教育版图中传统重镇的应有贡献。


祝愿海内外的吉大法学人和各界朋友:顺达安康!新年快乐!


院长:何志鹏

党委书记:周春国

2022年12月31日












中国政法大学

奋楫笃行 开创未来









(向上滑动启阅)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走过紧张忙碌、充满挑战的12月,我们即将挥别2022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3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献上最美好的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宏伟蓝图,新时代新征程催人奋进,教育强国鼓舞人心,法治中国未来可期。我们隆重庆祝建校70周年,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全力抗击新冠疫情。从全校教职工到全体学生,从冬奥志愿者到广大校友,从医护人员到后勤工作人员,有七秩芳华的喜悦,有披星戴月的勤勉,有锲而不舍的坚毅,有春华秋实的收获,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守望相助的感动。我为自强不息、昂扬奋进的法大人骄傲,为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奉法图强的法大精神自豪!


这一年,七秩芳华,弦歌不缀,情怀和使命在法大凝聚。2022年正值建校70周年,我们在筚路蓝缕的历史实践中、在新时代新使命的感召下明确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法治文明作出贡献”的办学使命,确立了“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情怀法大》校歌唱出了全体法大人不忘初心、锐意前行的精神力量。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及系列庆祝活动彰显了法大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激励全体法大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这一年,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梦想和汗水在法大挥洒。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网络与新媒体、金融工程等专业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多门课程获评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团队同时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开展本硕博、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涉外法治人才,增设国际仲裁培养项目。落实与中央政法委的合作协议,高起点推进联合培养。系统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法大学子踊跃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和高水平运动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校园疫情防控、法大70周年校庆等重要活动中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我校列入定向选调优秀大学生推荐院校名单,285名毕业生赴西部和基层单位就业,就业质量持续向好。


这一年,立足前沿,深耕细作,创新和智慧在法大迸发。我们大力建设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数据法学等新兴交叉重点学科,推动成立纪检监察学院和国家安全学院。学科发展延续优势,法学学科继续领跑全国,政治学学科位居前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翻译专业硕士跃上一个新台阶。在“软科”排名中,我校连续四年排名政法类大学第一,法学学科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首。首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成功获批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研立项数再创新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8项,首次跻身全国前5,法学类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纵向项目持续保持全国领先。重要学术论文年度发表刷新历史最好成绩,法学学术论文发表数在全国高校继续保持领先地位,6项成果获第八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智库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完成智库成果近50项。依托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积极参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黄河保护法》《反垄断法》《体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多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新建4个高层次研究基地,持续贡献法大智慧。


这一年,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师道和师德在法大赓续。时建中教授获评“2022年度法治人物”;罗智敏教授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费安玲教授、李雪梅教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卢春龙教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刘继峰教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刘震教授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于飞教授、郭金霞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侦查学本科育人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3项成果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评法学学科唯一特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这一年,合作帮扶,凝聚共识,责任和担当在法大彰显。我们与中央政法委共建“中央政法培训学院”,全力打造全国政法干部培训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等18家单位在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学科建设等领域展开合作。超额完成对科左中旗的定点帮扶任务,积极落实对新疆政法学院等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积极联系服务校友,凝聚校友力量,充分发挥校友在协同育人、就业创业、校园疫情防控、筹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放眼世界,博采众长,视野和格局在法大拓展。我们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隆重举办首届“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组织师生参加由亚洲法律学会、全球法学院联盟等主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并作主旨发言,积极传播中国声音。拓展各类赴境外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合作院校中QS世界500强高校数达115所。


这一年,心系师生,求真务实,收获和憧憬在法大交汇。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抓好年度“十件实事”,不断提高师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改善两校区学习生活条件,全面升级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增强“智慧法大”的服务保障能力;改造昌平校区图书馆,扩充自习室资源;母婴关爱室、海淀校区健身房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教职工住房和子女入学问题。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昌平校区新建学生宿舍项目完成基坑支护和桩基施工等,海淀校区新建学生食堂项目完成室内装修及安装工程,2023年将投入使用。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实施首问负责制,畅通师生员工诉求建议通道,“接诉即办”的工作理念蔚然成风。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法大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扎根中国大地的立德树人之路,是一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强国之路,是一条建设法治中国的奉法图强之路。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未来属于脚踏实地的实干者、毫不懈怠的创新者、搏击风浪的弄潮者。站在新的时间起点上,让我们全体法大人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加快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接续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中流击水,奋楫者定当勇立潮头;征程万里,实干者方能开创未来!祝大家新年快乐,平安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西南政法大学









(向上滑动启阅)

和衷共济向未来


每一位西政人,时至望安,见字如晤。


岁序交替之时,当你在水壮山雄的西南大地,在钟灵毓秀的英雄之城,回望波澜起伏的2022年,是哪些画面突然浮现在你的脑海?是哪些词语瞬间击中你的内心?又是哪些人在需要并肩的时刻坚定地站在你的身旁……在回望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应然变成竟然、当然变成居然的不确定性,我们更发现了西政人身上拥有着一种直面“竟然”、迎战“居然”的巨大力量,这力量把一切不确定性变成了我们可以把握的当下,可以预料的未来,这力量的秘诀就是——和衷共济!


和衷共济,在守望相助中闪耀西政精神。力量源于团结。和衷共济是2022年西政校园的高频词。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这不容易见证了全体党员干部、辅导员、驻校服务单位等等让党旗飘扬在学生楼栋的5000多个房间,他们中有报到第一天就穿上防护服走上战疫场的新西政人,也有即将荣休不顾动过大手术的身体抢着把餐饭抬上六楼的老同志,有夫妻同战疫,有母女共坚守……这不容易也见证了全体西政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深情厚意。一批批防疫物资、一张张爱心券、一笔笔捐赠的善款都是对学校无言的大爱。这不容易让和衷共济有了更鲜活的画面,让西政精神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知道,现在还有在咳嗽声中坚持在线上指导学生论文的教师,还有拖着虚弱的身体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还有在病榻上翻开书本的同学……每个西政人的战疫还在继续,你的疼痛我们感同身受,请你相信,学校始终在你身后,每个西政人守望相助,曙光就在前方。我们盼望着冬天过去,春天唤醒熙熙攘攘的西政校园。


和衷共济,在接续奋斗中激发西政力量。奋斗创造奇迹。回望2022年,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我们共同见证了冬奥盛会、神舟飞天,“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第三艘航母下水……我国应变局、开新局,用奋斗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这奋斗的姿态也是过去一年西政的姿态。学校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中心,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党的建设和思想建设工作守正创新、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蹄疾步稳、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有力有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捷报频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再创佳绩、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庆发展成效显著、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提档升级、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统筹推进、渝北校区办学20周年成绩斐然。学校开展“两高行动”、实施“双支计划”、深化“311”工程建设,成立全国首家人权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实体化运行,在全国率先形成纪检监察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16位高层次人才,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东盟法治研究院获批国家级研究基地,完成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设,启用“920广场”,启用宝圣湖校区……每一个成绩背后都是西政人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的奋进身影,这些奋进的身影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展示着更激发着西政的力量,给予我们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和衷共济,在挺膺担当中贡献西政智慧。希望寄予青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把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共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共同有机整体服务“两个大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政法学府,国家法治人才培养的重镇,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聚天下英才而育之,西政之幸;育天下英才而成之,西政之责”的担当,努力培育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23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主动把全校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主动把学校发展放到新重庆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推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法治中国、平安中国贡献西政智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重庆做出西政新贡献。


踔厉奋发攀高峰,勇毅前行向未来。再见,2022。你好,2023!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学校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祝全体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友好人士新年快乐!阖家安康!


2023年1月1日

党委书记 樊伟

校长 付子堂











华东政法大学

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续新篇









(向上滑动启阅)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3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同志、海内外校友,向关心与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也是华政教育事业弘扬传统繁荣发展的新起点。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是一个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共谋发展的华政园,这里有可敬可爱的华政人,有赓续传承的教育事业,有辛勤耕耘的累累硕果。


明珠七秩践初心。这一年,我们传承华政七秩芳华,展现了最美大学校园的时代风华。围绕学术校庆、文化校庆、实事校庆,强化华政学者的“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创排法治文化剧《雷经天》成为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靓丽名片;滨河华政段步道建设和校园全面开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改造体育场、翻新球场绿植等实事工程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徜徉在美丽的玉泊湖畔,聆听专家教授的学术思想盛宴,寻找莘莘学子眼眸中的人文智慧之光,追寻曾经的青春记忆。


科研学科显真彰。这一年,我们谋篇布局,打造出创新发展新引擎。组建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孵化平台建设;推动建成沪上首家独立建制的纪检监察学院,建设纪检监察学科;成立国内首家独立建制的涉外法治学院,打造上海涉外人才培养龙头平台。


服务社会提能级。这一年,我们对标国家战略需求,跑出了提质增效“加速度”。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报送百余篇专报,采用率达85%。与最高法院、中国侨联共建“中国侨益保护与研究基地”,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数字法治与治理现代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小组共同成立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深化综改传喜报。这一年,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学校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人才揽蓄计划,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系统性培养;深化通识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建设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章程修订;建设“云端法律学校”。11项成果获评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门;学生代表队获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一等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学生初次就业率超同期水平;学校获批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师生团结共发展。这一年,我们凝聚华政命运共同体,破解了“十四五”深化之年命题下的大考。抗疫伊始,学校党委明确提出“党员先锋模范,教师立德树人”,近万名师生投身校内外志愿服务。研考期间正值新冠疫情第一波群体感染达峰,全校上下“前赴后继”,接力上岗,出色完成了“史上最难”研究生招考组考任务。


2022在全校师生团结奋进中悄然离去。不平凡的一年,不平凡的华政人。这一年充满了挑战与艰辛,我们同舟共济、相互托举以英雄情怀共克时艰,同时,我们迎来了华政的70华诞,回望70年峥嵘岁月,我们更加珍惜“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的美誉,更加坚定建设一流政法大学的使命担当。


2023带着希望向我们走来。我们选择相信,勇毅前行,当你我眼神相会,那光芒是地上的一星火,是天上的一颗星。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伟大的新征程新起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Etnlgr使命,更加坚定“以教字为中心,以教帅为弟一,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坚定“创新、务实、开放的海派法学”的学人担当,更加坚定“人民至上、温暖正义”的法治理想,更加坚定“融入城市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路径,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一流政法大学建设,让华政这颗“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最后,恭祝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各界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安康!万事胜意、阖家幸福!


华东政法大学 党委书记:郭为禄

校长:叶青

2023年1月1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向上滑动启阅)

新年贺词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值此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全校教职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莘莘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广大校友和各界友人,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南大也在凝心聚力谋发展、改革创新铸一流的征程上鼓点激越、脚步铿锵,我们坚持不懈走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发展之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校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大进步,经法管主干学科齐头并进,成绩喜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增至30个,主干学科实现全覆盖。省青教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省教学成果奖获2个特等奖、5个一等奖,正在冲击国家级奖项。理论法学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际化办学取得重大突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马一大法与经济学院”正式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重大专项斩获9项,位列全国高校第八,33项成果荣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均创历史新高。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题边会,为长江大保护贡献中南大智慧。在建团100周年的历史之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两年获得中央定点帮扶工作考核集体奖“大满贯”。首台原创大思政课舞台剧《逐光的孩子》浓情上演,五育并举打造“处处是教室、人人是教师、事事皆教材”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教职员工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校友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接受再评价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推进实施面临中期盘点、调整优化的攻坚之年。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知重负重、昂扬奋进的状态,乘势而上、努力拼搏,不断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


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平安喜乐、万事顺遂。祈愿中南大的明天更加美好!


党委书记:栾永玉

校    长:杨灿明

2022年12月31日 













西北政法大学









(向上滑动启阅)

新年致辞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落实省委巡视整改暨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聚焦中心任务,团结奋斗、矢志攻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统筹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党建引领坚强有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清廉校园”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1个二级党组织和2个教师党支部进入第三批全国、全省党建示范创建名单。成功召开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奋斗蓝图,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加强党对统战群团工作的领导,画好奋斗“同心圆”,凝聚发展“向心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获批陕西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打造课程思政“一院一品牌”项目,将“延安精神”“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等内容融入课程,1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4名教师在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中获奖。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新增6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国内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单位。出台深入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工作方案、关于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获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特等奖1项。强化校院两级“稳就业”工作机制,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固本强基,“双一流”建设取得新突破。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引领,统筹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特色,促进交叉融合,成立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心、数字法学研究院、企业合规研究院、地方金融监管与法律研究基地等,持续推动学科内涵发展。深入推动科研评价改革,释放科研创新活力,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立项19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庆祝建校85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新时代法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赵馥洁文集》出版座谈会等学术会议,组织百余场高水平学术讲座,进一步活跃校内师生追求真知、创新学术的良好氛围。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创新推进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聘用机制,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发展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1人获“陕西省师德标兵”、1个单位获“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称号,13人新受聘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4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和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优化服务保障,深化绩效分配改革,推动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人才。 


一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办学,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司法实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争取政策、争取资源、争取支持,横向课题到账额、社会和校友捐赠金及学校办学收入大幅提升。学校连续五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在省级单位定点帮扶考核工作中再次获评“好”等次。学校入选农村农业部“耕耘者”计划,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在高校基地办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再获佳绩。


与国外1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精心实施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国际组织法治人才培养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500多名学生参加各类项目交流学习,6名教师获批国家公派项目,首批5名涉外法治人才项目学生赴国外攻读第二法学硕士学位,3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承办教育部“当代中国与西安”—“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活动。


一年来,我们坚持学院办学、师生为本,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修订学校章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纵深推进。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内部治理能力,进一步为基层放权赋能。完善为师生办实事工作机制,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召开座谈会20余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实施首问负责制,落实“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工作理念,为教学楼安装空调,实现图书资源校外访问,积极争取政府贷款改善教学条件,校园基本建设升级改造、校园服务设施优化、平安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近三年来,面对多轮复杂的疫情形势和学校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实现了疫情下平安顺利开学报到、教学组织、研考组考、放假返乡等目标,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考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守住了校园无疫情的底线。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不少西法大人正和新冠病毒感染作斗争,学校始终牵挂着每一位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别是高度重视和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身体健康和服务保障。


学校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勤劳智慧,无不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谊。我们谨向所有苦干实干、奋斗奋进中的西法大人和所有关心、支持西法大发展的朋友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让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

校长:范九利

2023年1月1日











教育部不向社会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各高校:我们公布!

法研在线2022年阅读量达到350.8万人次!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公安学与公安技术基础理论”专栏征稿启事

《政法论坛》2023年征稿启事

《刑事法学研究》第六卷征稿启事

《电子知识产权》2022年总目录

培养学术大师!凯原法学院开展首届“学生学术成果奖”评选活动

全国法院系统2022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获奖名单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涉及多所高校!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干部
考博之路2022年阅读量达到320.9万!
法研在线2022年阅读量达到350.8万人次!
学术之路2022年阅读总量为795万人次!
问津学术2022年阅读量达到140.5万!
问津学术服务号2022年阅读量达到7.6万!
问津学术圈2022年阅读量达到170.3万!
关于开展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
中央决定:王建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
关于2022年“最美大学生”候选人的公示
再捐1亿元!浙江大学,获巨额捐赠
985高校,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张务锋被“双开”!
茶忠旺任云南省司法厅厅长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来了
分症状、分人群、分场景!新冠感染者恢复期专家指引来了
宁夏医科大学关于延长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时间的通知
学术之路2022年12月推送图文汇总
法研在线2022年12月推送图文汇总
考博之路2022年12月推送图文汇总

问津学术圈2022年12月推送图文汇总

问津学术2022年12月推送图文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